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
说在前面
这是一本很有名的书,在各大榜单上排名都很高。
确实是一本阅读不费力,却又可以收获一些知识的,介于小说和科普之间的一本故事书。
借一个蛤蟆先生和心理医生苍鹭的对话,带我们一窥心理学的知识,给我们一些思维方向。
精华提炼
- 我们人生常处于三种状态,儿童自我状态、父母自我状态以及成人自我状态。在儿童自我状态中,我们会受童年影响,表现得像一个孩子,而在父母状态下,我们会模仿父母的行为,只有在成人自我状态下,我们才能拥有理性思考,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行为。
- 人生坐标,基于以上三种状态的影响,我们会把自己放在不同的定位中,把人生变成一个“自证预言”。由此,我们更加应该把自己放在“我好;你也好”的状态下,相信自己,相信别人。
摘抄
第四章 抑郁的原因
必须完成的事情,唯有靠他自己才能完成。蛤蟆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,他最好尽快“长大成人”。
心理医生或是其他的外界帮助,只能是我们解决问题的辅助、工具,想要解决问题,还是得靠自己,可以咨询、求助他人,但万万不可依赖别人。
和许多人一样,他从未有意识地用这样的方式来看待过自己的情绪,所以很难用语言来形容,更别提对别人说了。实际上,他已经下意识地运用了很多行为上的策略,成功地逃避了对自我的认识。
对自我的认识非常重要。我们都是自己世界里的主角,活着不是为了取悦他人,所以要时常认真体会自己真实的感觉,依此来调节行为和方向,走向幸福人生。
你要不要为自己做决定,我说了不算。蛤蟆,你自己想要做什么?
他并不习惯沉浸在专注的思考中,但在咨询师一再的询问之下,他还是在脑海里一一回顾了那些不快的情形,思索着能从每件事情中学到什么普遍的道理。
第五章 成长的寓言
“儿童自我状态”,是由我们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,包含我们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。你一定知道在刚出生时,我们只具备几种最基本的情感。幼年时,这些基本情感逐渐发展演变成更微妙、更复杂的行为模式,这些行为模式成为自我的核心,融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,定义了我们一生的行为。正因为这样,某些特定的情形和场景会激发我们的基本行为模式,让我们自动做出反应,所以我们会和小时候一样去行动和感受。具体的情形和场景因人而异。
儿童的基本情感:快乐和深情、愤怒、悲伤、恐惧
如果你觉得你缺少某一种情感,或者你的某一种情感特别弱,不常流露,那么你需要探究一下各种的原因,往往是因为后天的影响——“某些“顺从行为导致了你无意识中的隐藏。基本情感是不会消失的,而会转化成其他的行为。
所有的儿童基本情感加在一起,构成了所谓“自然型儿童”。
第六章 探索童年
但我们现在讨论的就是‘小题大做’的事件。一个简单的提问,便能引发许多其他重要的问题,这些问题对你的学习和领悟作用很大,也因此会对你的整个人生有深远的影响。
对于童年的记忆,要“小题大做”的探究其影响,它可能在潜移默化中暗示了你选择的原因,也是决定了你将来必然的成功/失败。
成长的本质就是要减少并最终打破这样的依赖关系,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。而顺从行为可能导致有些人学会了把依赖当成生活方式。换句话说,这些人永远都没有真正长大成人。
第七章 愤怒的表现
就像所有好问题一样,答案会让你产生痛苦的自我觉察。
怄气的人是总绷着脸、阴沉沉的样子,而且安静得很反常。蛤蟆,在我看来,“适应型儿童”的所有行为里,怄气是最能说明怎样用时间来稀释愤怒的例子。通常这是孩子在权威之下无法随心所欲才做出的反应。成年人或许会因为输掉一场权力斗争而生闷气,也是同样道理。说白了,怄气是输家在对强大的赢家做出反应。
怄气是愤怒的一种转化,因为无法随心所欲,所以产生的一种缓慢释放压力,降低愤怒的行为。
当成年人怄气、撒泼、郁闷或是厌烦的时候,我们会想他们究竟是行为不当,还是在无意识或无法控制地重演童年的行为模式。这类行为会导致两个后果,都是负面的。第一个就是会被人嘲笑。看到一个成年人撒泼怄气是件蛮好笑的事情,但也让人尴尬。而更严重的后果是,这类行为告诉别人,这人是个失败者。
第八章 意外访客
要明白,世界还在继续运转,不会因为你情绪不好就停下来。
这是一个残忍的事实。
第九章 秘密协议
越是能帮助你深入自我的概念,也越容易引发激烈的阻抗。因为这些概念最容易打破我们的心理平衡,它们最有可能带你走向深层的蜕变,而这个过程往往是痛苦的。我们看到的自己,并不一定总是我们喜欢的样子。从当下的你,变成你想成为的自己,必定要经历行为和态度的转变,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,需要勇气和决心。
我们绝不是父母的翻版。虽然父母对我们影响极大,但每个人自身的独特性确保了我们不是父亲或母亲的复制品,而是独立的个体。
困惑是学习过程的第一阶段,这说明固有知识的局限开始被打破了。你要直面新的信息,这些新的信息会挑战你现有的观念和行为模式。由此产生的焦虑是让你改变的动力,很可能也会开启你的创造力。
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,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。我们会严厉地惩罚,包括折磨自己,在极端案例里,甚至会施以极刑。但问题是,即便对自己轻判,这种谴责和惩罚也可能伴随一生,变成无期徒刑。
能帮你的人是你自己,也只有你自己。有许多问题需要你向自己发问。比如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吗?你能对自己好一些吗?也许最重要的问题是,你能开始爱自己吗?
第十一章 蛤蟆先生的选择
只有在“成人自我状态”里,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,才能思考当下的事情,评估自己的行为,或者倾听别人对你的看法而不马上驳斥,当然这一点很难做到。
在“儿童状态”时,你会体验到童年的感受,好的坏的都有。你会再现过去的情形,再次体验过去的情绪,可你学不到任何新的东西。
当你处在‘父母状态’时,基本上你不是在挑剔就是在教育别人。不管是哪种,你都在用言行重复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观念和价值观,你会想证明给别人看,让别人接受你的观念和价值观。这种确信无疑的状态,就没法给新知识和新理念留出一席之地。旧的思想主宰着你,这就是为什么单靠争论不能改变一个人的想法,只会让人更固执己见。
没人能强迫别人进入他们的“成人状态”。这个过程需要艰辛的努力和刻意的思考。我们在另外两种状态时,像父母或儿童一样行事,几乎不需要去思考,因为我们知道要做什么、说什么,就好像在演戏一样。
没有人能“让”我们产生什么感受,除非他们用蛮力胁迫你。说到底,是我们“选择”了自己的感受。我们“选择”了愤怒,我们“选择”了悲伤。
情绪化的行为也有条件反射。以往的经历教会我们在相似情境下不经大脑就能自动做出反应,我们无法避免这种反应。
你还要为自己的不快乐责怪别人多久?
责怪是人处在“儿童自我状态”里做的事情。但一个处在“成人自我状态”的人,可能会有怎样恰当的做法呢?
相比责怪,负起责任听着如何?
为自己的行为,包括自己的情绪,负责。这才是成年人会做的事情。毫无疑问,这很难,但相比于责怪别人,它还真有个天大的好处,就是,你能开始对此行动了。如果你为自己负责,就会认识到你对自己是有自主权的。因此你就知道自己有力量来改变处境,更重要的是,有力量改变你自己。
这个非常重要。它让我们意识到,我们是能够摆脱童年和父母的影响,改变自己,掌握人生的方向。
第十二章 说出人生故事
这一章主要是蛤蟆在回忆他的人生,比较有趣的是苍鹭的反应,他一直在问:
为什么?是怎样的情形?之后发生了什么?那些事情让你有什么感受?后来呢?你是怎么应对情绪的?关键是,你能由此学到什么?
我觉得,遇到问题、处于困境时,我们可以尝试自己描述一下问题,在描述中,多问问自己的感受、原因和一些细节,由此来发现隐藏的线索。
第十三章 人生坐标与心理游戏
他在回忆时不再谴责自己。他能找到事件之间的联系,能客观地去看,而不再感到内疚。慢慢地,他开始理解为什么有些事情会以那样的方式发生,以及它会带来怎样的影响。换句话说,蛤蟆在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,并从中学习领悟。
也许还有另一种活法,无须跟着预先设定的剧本走,甚至可以没有剧本,或者说,可以即兴发挥。不过,这会让人感到害怕,没了剧本,你怎么知道该做什么或说什么呢?可反过来,想到每一个全新的时刻都意味着独一无二的机会和挑战,又让人无比激动。蛤蟆认定,所谓活得真实,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。这能打破从童年延续而来的因果循环,让真实的自我摆脱过去经历的束缚,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。他决定要让自己活得更真实一点儿。
一切的关键就在于那是“人生坐标”。一旦我们在童年决定用哪种态度和观点,我们就会在随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。这些态度和观点,变成我们存在的底层架构。从那以后,我们便建构出一个世界,不断确认和支持这些信念和预期。换一个词来说,我们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个“自证预言”。我们会控制事件的发生,从而确保预言会成真。我们会确保自己的世界和预期的一样。
第十四章 赢了游戏 输了自己
在人生坐标左侧上玩游戏的人都处在“父母状态”,而且永远都是“挑剔型父母状态”。这些人动不动就指责,焦虑得随时会发脾气,还想用不可能达到的标准来评判别人。当然了,有时候他们会摆出‘养育型父母’的姿态,说些诸如‘我比你更心痛’或‘我是为你好’之类的话,但大部分人都能听出这是虚情假意。关于这类人的心理状态,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,那就是他们从来不会抑郁。因为愤怒能够非常有效地抵抗抑郁。愤怒的人从不觉得内疚,因为他们总在怪罪别人。他们自卫的方式,是把自己内在的恐惧对外投射到别人身上,这样就能把对自己的怒火转向别人。
第十五章 最后一次面谈
“我好;你也好”的人生坐标并非静止的状态,而是动态的过程,是一种发自内心信念的行为。你觉得自己是好的,也相信别人是好的,那就得靠行为和态度持续地对自己和别人展示出来。而这个选择肯定不能给你庇护,免于“残暴命运如投石飞箭般的摧残”。信自己,信他人。
情商真正的意思是理解你内心的情感世界,并且还能掌控它。高情商的人都有强大的自我意识,了解自己的情感。他们能管理情绪,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。但也许最重要的是,他们能控制冲动,也懂得延迟满足,从而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。
情商和理解别人有关,一个高情商的人能辨识他人的感受,这种技能称为“共情”。但也许情感智力中最大的技能是通过理解和回应对方的情感,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。
情感智力能让你在自我成长和完善的路上走得更远,因为它将带你从独立的个体走向共生的关系。独立性隐含了做自己的自豪感,还包括独特的才能、与众不同的部分。独立的人时刻守护新发现的自主权,如同一个曾被殖民的国家重获自由一样。这当然没错,但共生性则体现出成熟和自我接纳,还包括求同存异地接纳他人。共生性可以让你在社交和工作上与别人有效联结,协同合作。